3月17日,中国移动公布了2015年财报,稳健增长的财务表现,显示出公司在过去的一年里,牢牢把握住了3G向4G换挡的先发机遇,全面构筑了4G优势,市场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并为未来的持续增长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
这是去年9月尚冰接替奚国华履新中国移动董事长后的第一次年度业绩发布会,备受各界关注。财报显示,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4G基站总量约110万个,4G客户规模超过3亿户。得益于4G增长带动流量业务快速发展,收入增长对于传统业务的依赖程度降低,公司2015年营运收入达到人民币6683亿元,较上年增长2.6%,收入增长行业领先;数据业务收入规模首次超过语音业务,占通信服务收入比达到52.0%。公司盈利水平继续保持同业领先,股东应占利润率达到16.2%,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1085亿元,即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5.30元。截至2015年底,公司移动电话客户总数达到8.26亿户,增长2.4%。
同时,受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互联网业务对传统通信行业影响持续加大、监管政策发生变化的影响,公司2015年通信服务收入为人民币5841亿元,下降1.3%;EBITDA 为人民币2400亿元,下降0.7%;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1085亿元,下降0.6%,市场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
对此,尚冰在《董事长报告书》中,全面回顾了2015年公司在4G发展、战略转型、投资收购、企业管制、企业责任等方面取得的业绩,分析了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扩大信息消费成为供给侧改革关键着力点等方面对公司未来发展带来的正面展望,同时,也坦陈了互联网企业加速向ICT布局渗透、OTT等新业态替代加剧、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等方面对公司经营管理带来的挑战。他表示,“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移动将抓住万物互联趋势,进一步做大连接规模、做优连接服务、做强连接应用。”
尚冰对带领中国移动经历3G严峻考验、建立4G领先优势的前任董事长奚国华表示了感谢,并强调“中国移动在2015年取得的成绩以及今后计划的实施,均有赖于客户和股东的长期支持、全体员工的竭诚投入、监管机构的信任和社会大众对我们的信心。”鲜明的话语展露出这位公司新掌舵人开放坦诚、直面成绩和困难,创业务实、战略清晰的个人风格。
全面构筑4G领先优势
4G业务的持续领先让中国移动保持了业绩的稳健增长。2015年,中国移动在4G发展上全面发力,加快能力布局,成绩斐然。公司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网络质量优秀的4G网络。4G基站总量约110万个,实现了乡镇以上的连续覆盖,农村数据热点的有效覆盖,基本实现了高铁、地铁、重点景区的全面覆盖,覆盖人口超过12亿,城市道路平均下载速率超过37Mbps,客户端到端的业务体验进一步提升,4G客户净推荐值行业领先。
客户发展也创造了中国移动历史上的新纪录,年内淨增4G客户超过2亿,4G客户总数超过3亿,公司已成为全球4G客户规模最大的运营商。4G客户DOU达到整体移动客户DOU的2.2倍,反映出4G对流量强大的带动作用。
2015年,中国移动开通4G漫游服务的国家和地区较上年增长61%,达到114个。此外,中国移动继续与GTI组织合作,营造TD-LTE全球生态系统,目前已有43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76个TD-LTE商用网络。
建设共赢产业生态
中国移动业绩的持续领先得益于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欣欣向荣,也来自其全力构建的“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产业新生态,众多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了中国移动的前行。
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互联网与制造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各领域融合创新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信息通信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潜力的持续激发,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深刻变革,引导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催生出分享经济、智能制造等新兴业态,基于互联网的金融、能源、医疗、教育、交通、物流、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蓬勃发展,正在创造巨大需求,极大地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万物互联的关键技术已日趋成熟,依托无处不在的网络,推动实现人及所有物体的普遍连接,信息通信业特别是基础电信企业正迎来实现网络价值新增长的历史机遇。
几年来在传统通信业务潜能日趋减小的背景下,中国移动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把握产业方向,与产业链各环节开拓创新、共同成长,为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服务,不仅促进了中国移动自身的转型发展,也促进了合作伙伴拓宽发展空间,提升竞争能力。
2015年,中国移动与产业各方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势,尤其是在加强4G合作方面,系统设备、芯片终端、应用开发、销售服务等各领域合作伙伴齐心协力,全面支持中国移动加快4G发展,较好满足了当前迅猛增长的流量需求,支持TD-LTE的终端从2014年底的633款增加到目前超过1000款。
在深化传统领域合作的基础上,中国移动加快构建开放平台,聚焦基础通信、大数据、计费、位置等领域,输出优势能力,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在数字化服务等新兴领域加强与内容服务、业务开发等企业合作,推进专业化运营,培育创新发展能力。目前,中国移动在数字新媒体领域合作伙伴超过了6000家,相关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软件应用商店Mobile Market已接入超过10万个开发者。
纵深推进战略转型
2015年财报反映出,在传统语音、短信下滑的情况下,中国移动积极探索战略转型,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从语音经营为主向流量经营为主转型获得实效,流量已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15年,中国移动全面落实降低资费等十余项惠民举措,手机流量资费比2014年同期下降43%,有力刺激了流量消费,不断创新流量经营模式,推动了流量业务加速普及,移动数据流量较上年增长143.7%,手机上网客户DOU较上年增长118.5%,无线上网收入较上年增长30.5%,达到人民币2009亿元。通过完善资费设计激发用量,中国移动努力在提升效益和信息惠民之间取得平衡。
集团客户经营稳步推进,市场份额逐年提升。2015年,中国移动聚焦政府、意料、交通、物流、教育等行业,加大重点业务和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推广,取得良好表现。集团客户通信和信息化收入增幅领先行业平均水平,收入份额接近行业三分之一。
中国移动在数字化服务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布局。根据互联网专业化分工特点,集团成立了咪咕公司、互联网公司、物联网公司、车联网公司等专业机构打造自主核心能力。中国移动还设立创新产业基金,通过资本运作方式拓宽合作,向生态平台型运营商转变。由于尚处在布局阶段,数字化服务规?;共淮螅诨铺逄逯?、运作模式方面,中国移动正在积极探索,进一步深化市场化契约机制,营造适应竞争发展需要的创新氛围。
2015年,中国移动通过收购铁通的资产和业务获得有线宽带牌照,加速实施全业务运营战略。此举一方面有助于快速发展家庭宽带,从数字家庭增长中收益,另一方面通过固移融合、捆绑服务的方式,可提高客户粘性、降低离网率。通过收购发挥的协同效应,还有利于提升现有网络的能力、覆盖及效率。经过近年来与铁通的联合发展,中国移动的有线宽带客户数超过5500万户。
提升管理降本增效
2015年,中国移动手机流量资费比2014年同期下降43%,却仍然保持了稳健的盈利水平,除了看得见的4G规模效应,背后的一个重要支撑是中国移动在管理水平方面的持续提升。
近年来,中国移动在市场营销、网络维护、IT支撑、采购物流、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领域全面推行集中化管理,促进资源共享,发挥规模效应,使自由的使用效能得到很大提升。同时通过提升成本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力促进降本增效,压缩成本支出,使企业盈利能力保持在良好水平。
2013年初至今中国移动压降销售费用超过500亿元,累计压降幅度超过40%;全面推进集中化采购,两级采购集中度由85%提升至97%,累计节省资金超过1280亿元。
积极谋求发展平衡
作为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中国移动需要兼顾资本市场和客户市场需求,并在服务国家战略、投资者收益、信息惠民等方面寻求良好平衡点,也要应对因为4G绝对领先优势进一步加剧行业垄断的担忧,这需要巨大的担当和智慧。
大力推动4G发展是中国移动落实国家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体现。目前,全球4G发展如火如荼,5G发展也已序幕初启。因此加快推动4G发展正当其时,中国企业也必须顺应大势,中国移动肩负推动我国主导的TD-LTE发展重任更是责无旁贷。4G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芯片设计、封装、系统集成、仪器仪表、手机制造等在内的全产业链的创新和发展,已形成中国主导、全球广泛参与的端到端完整产业生态圈。中国厂商占据全球TD-LTE系统设备市场份额超3/4,国产品牌TD-LTE终端占国内市场超75%,国内一批芯片企业迅速成长。中国移动4G商用两年多来,每年拉动社会消费和投资超过一万亿元。同时,随着4G的进一步普及,用户将会以更优的价格享受更好的信息消费体验。
面向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移动管理层相信,只要把握好“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推动企业价值新增长、提升运营协同新效益、激发企业改革新活力、形成开放共享新局面”这五方面的发展要求, 必可为企业缔造更理想的发展前景。(文/廖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