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混改,有无一致的路径?有无统一的模式?其实都没有。“鞋子合不合适,只有穿它的人自己知道”。对于新一轮国企改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经济峰会“公司治理与企业改革”分论坛上,与会嘉宾进行了激烈探讨。
有人关注人力资本,有人关注财务资本,也有人对制度资本情有独钟。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说,对于国企改革,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关注和关心制度资本,因为制度资本比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更加重要。“如果国企改革能按照中央的要求,把许多国有企业转变成国有资本的投资运营公司,那么需要在制度资本上首先转型和突破,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国企的全球竞争力。”
据李建红介绍,创立于1872年的招商局之所以能基业常青,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制度创新有许多突破。招商局集团是把公司制引入中国的第一家企业,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公司。目前,招商局集团已经管理了53000亿元人民币资产,有十几个产业和十几家上市公司,这包括招商轮船(601872,股吧),它拥有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40多条30万吨的超级油轮,还包括招商银行(600036,股吧)、招商证券(600999,股吧)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这些企业的成功主要靠的是制度资本的创新,整合了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产业,使之成为领先企业。
雀巢集团首席执行官保罗•薄凯认为,国企改革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不是结果,它应该是一个目标,应该不断去落实。对一家上市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企业治理,如何向其他人传达公司的价值观。对公司来说,合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多样化对公司治理至关重要。”彭博有限合伙企业董事长高逸雅说。在高逸雅看来,中国的国企改革蕴含着巨大机遇,同时也隐含着巨大风险,深思熟虑且得到切实执行的公司治理方案能够实现机遇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
高逸雅称,当改革从总体原则细化到具体行动时,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会受到密切关注,比如组建一个成员多样化的、有弹性的董事会。多样化董事会已不再仅仅是“可以有”,而是已经成为“必须有”,它已成为企业标配。这一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朗。领导层多样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总体业绩也相对更好。没有意识到这种全球企业变化趋势的企业,有可能逐渐遭到淘汰。
高逸雅还建议,企业应该与多个利益方建立广泛联系,这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听到更多不同的意见,避免视听闭塞。“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是一种长线投资,沿途可能会遭遇各种重大挑战,但是有了坚实的公司治理基础,改革之路最终会通向成功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