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中国起步较早的炼化企业,中石油大庆石化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也曾一度陷入了亏损的困局。近年来,大庆石化在中石油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秉承务实精神,深化改革创新,挑战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负担重等“顽疾”,牵住“牛鼻子”、止住“失血点”,沿着“高效、持续、稳健”的发展思路,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今年前10个月,大庆石化营业收入372.61亿元,利润31亿元,提前2个月完成年初制定的全年实现利润30亿元的奋斗目标。
思路决定出路
方位决定方略
国际金融?;?,世界经济经历了大调整、大变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三期叠加”波及各个层面;国际油价低位震荡,国内成品油产能过剩,化工市场持续低迷及成品油消费税改革、利润中心重新定位。所有这一切,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让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势。
如何破解困局,未来发展向何处去?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员工的福祉,也是大庆石化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探索、反复思考的关键问题。
越是在困难时期,越是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只有这样才能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企业做大做强。
大庆石化领导层不断强化战略思维,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作为创新思路、战略谋划的根本途径,通过管理提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重塑形象、“两学一做”等系列战略课题研讨、专题调研,全面审视、系统谋划科学发展,逐步形成了符合大庆石化实际、清晰明确的战略体系,在引领和推动科学发展上更加理智、成熟和自信。
广大干部员工也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益意识,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分析和把握问题,积极应对经济效益下滑、生产急难险重等诸多挑战,以更主动姿态求生存、谋发展。
着眼近与远、质与量、破与立的可持续顶层设计,在以主业突出、辅业精干、服务业完善的“一本两翼”战略格局引领下,大庆石化细处着手、精准发力,实现了3大业务携手并进、共同发展。
主营业务发展质量更优。原料进厂、生产运行、产品出厂等环节抓牢抓实,装置检修、设备改造、技术攻关等生产保障措施有力推进,安全环保形势持续向好,主要技经指标稳步提升,乙烯产量突破110万吨大关,炼油业务成为公司创效第一大户。
辅助业务发展质量更精。以调结构控规模为主线的内部管理逐步加强,以拓市场增实力为目标的“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更加坚定,特色化高端化的思路更加清晰,对内保障作用有效发挥,对外良好形象充分展现。
服务业发展质量更好。认真履行“保障生产、服务生活、维护稳定”3项职能,形成了一套符合企业特点、适合矿区实际的工作体系,地企共建、安居宜居、文化服务等工程蓬勃开展,供电、供水移交取得实质性进展。
蓄势待发,乘势而上。大庆石化人永远奋进在追求企业科学发展、永续发展的道路上。
几代石化人梦寐以求的“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战略构想变为现实,产业规模优势充分彰显,优化空间不断扩大,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实现了规模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双赢。同时,炼油和化工区生产控制中心分别建成,生产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集约化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炼油结构优化方案同步跟进,中俄东线天然气轻烃利用、天然气制乙烯等规划研究逐步开展,为企业发展谋篇布局提供了强大引擎。
大庆石化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牢牢把握统筹兼顾原则,推进各项业务均衡成长,就能更好地保证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深化改革创新
筑牢发展根基
管理创新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石油工业优良传统在大庆石化的传承和发扬,是提升效率效益的重要法宝,是必须长期坚持的管企之道、发展之路。
大庆石化不断创新管理思维,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落实管理提升、提质增效等管理主题,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面对市场不景气、油价持续走低等不利局面,大庆石化根据市场形势,结合企业特点,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思想,建立以生产优化、费用控制为主线的挖潜增效机制,形成了一整套抵御市场变化的开源节流办法和管理机制。
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运行模式。职能定位由成本费用控制中心向生产经营管控主体和投资成本管理中心转变,经营方式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产品实现从传统大路货向高附加值转变,找准了应对市场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对于大庆石化这样的老企业,调整优化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大庆石化着力解决“大而全”“小而全”问题,规?;?、集约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装置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创效能力差,是长期制约大庆石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公司妥善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先后淘汰关停了39套能耗高、污染重、安全环保隐患大的生产装置。下架废弃管线520多公里,清理法人实体17家,处置积压物资1.4亿元,关停龙凤宾馆、雅迪威商务酒店,实现了资产轻量化。
稳步推进“三供一业”移交,充分用好用足国家和集团公司的政策支持,供电、供水业务移交取得实质性进展,供热、物业和医疗托幼等业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只有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纵深推进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才能增强运行效率,获取企业发展核心动能。
大庆石化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化管理的一项重大任务,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措施推进机构改革和业务重组,合理设置组织机构,撤销两级机构224个,其中处级15个、科级209个,减少管理人员545人,两级机关管理人员比例降至7.2%,组织架构更合理,企业活力不断增强。
不断夯实基础管理,健全完善制度、流程,搭建制度运行平台,务实开展管理提升与合规管理工作,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强化风险防控,招标业务实现管办分离,构建起了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框架。
科学配置人力资源,累计减少员工总量6653人,压缩了用工规模、优化了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结果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干部员工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坚持带着责任和感情抓好未上市业务。对内运行机制持续健全,对外“走出去”步伐坚定稳健。
检维修业务:以施工总承包、检维修、生产保运“三大板块”进入外部市场,初步形成了西北、西南、华东、华南和东北等5大区域市场,东北炼化检修第一军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装备制造业务:新厂房建成投用,建立起了专业化生产、扁平化运作的管理模式。保持“三高一特”技术优势,成为中油特色炼化装备制造基地。
信息技术业务:成功承担了26家炼化企业ERP项目的实施和运维工作以及11家炼化企业MES系统的实施工作,被总部授予“中国石油信息技术支持中心”称号。
检测业务:重点开发了中石油新建项目,业务延伸至环渤海地区石油石化、造船和建筑安装企业,被确定为“集团公司东北地区炼化企业检测专业定点单位”。
提升核心要素
创造竞争优势
技术创新是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石油企业要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市场变化,特别是价格的涨跌,必须有强大的实力,而实力的背后是技术支撑。纵观世界一流企业,特别是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都把持续创新作为核心战略。
大庆石化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为主、合作开发为辅,主辅并重”的原则,先后完成科技开发项目106项,申请专利36项,形成了小粒径PB胶乳、己烯-1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聚烯烃新产品开发研究与工业应用项目按计划实施,尤其是“大型乙烯装置工业化成套技术开发”项目在大庆石化12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项目实施后,综合能耗、双烯收率以及裂解炉热效率等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意味着我国已完全掌握乙烯装置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对乙烯装置核心技术的垄断,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标志着中国结束了50多年来乙烯生产技术重复引进的历史。
炼化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升级,加氢裂化催化剂首次成功应用、运行良好,标志中国石油在炼油催化剂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自主研发的顺丁橡胶生产技术在四川石化成功应用,并实现开车一次成功。
科技有效供给和提质增效能力持续增强,成为大庆石化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源。
大庆石化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和产品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千万吨炼油二次配套和化工原料多元化优化项目。同时,公司把新产品开发作为扩大产品总量、推动效益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
深挖装置增效潜能,紧跟市场优化排产,扩大生产DFDA9047、2420D等13个高效聚乙烯产品43.4万吨。抓好装置经济技术分析,高压一和线性聚乙烯装置物耗、低压聚乙烯装置能耗创历史最好指标。有效控制牌号切换、片料、块料及堵塞,延长了装置运行周期。深入各大区走访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展5603JP、DNDA8320、DQDN3711等新产品用户回访和加工试验,完成两个聚乙烯新开发产品加工试验,为产品质量改进提供了服务保障。使用国产催化剂3个,试用新剂3个,取消独家剂1个、二家剂2个,公开招标15个,14项固定剂延长使用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为国内第一家年产500吨腈纶新产品研发能力的科研基地,腈纶厂加大加快新产品研发创新能力,开发出5种型号、不同产品特性的腈纶新产品,先后完成了3.33分特扁平纤维、超高收缩率纤维的项目开发,根据客户需求,进行DKF020腈纶的小批量生产,创造了可观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