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qm新月论坛,qm品茶坊今日楼凤,逍遥阁茶楼,楼风信信息交流群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热门搜索:民主办会  规范运作  改革  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工作 >  科研成果
始终坚持以改革引领转型升级之路
【添加时间:2016-08-26 】   来源:《求是》 分享:
  核心要点:
 
  ■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要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良好开局。
 
  ■ 吉林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的问题十分突出。要实现新起点上的新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机遇,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强化项目建设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
 
  ■ “十三五”时期,吉林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突出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谋发展,把创新贯穿到振兴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
 
  ■ 国有企业在我省地位举足轻重,但发展活力普遍不强,深化改革势在必行。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有利于”的要求,坚持国资国企改革与结构性改革相结合、市场化运作与政府推动相结合、企业主体与出资人指导相结合、统筹谋划与一企一策相结合,改组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造规范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企业,清理退出低效无效资产,进一步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系统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吉林正处在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凸显,特别是供需结构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够强、体制机制不健全这“四大瓶颈”已成为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内在规律和重点任务,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奋力开创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局面。
 
  一、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着力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
 
  在粗放型发展方式惯性作用下,现阶段吉林的供给体系呈现中低端产能过剩、高尖端产能缺乏等结构性问题,严重制约着全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要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良好开局。我们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工作主线,优化供给结构,补齐补强短板,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
 
  把去产能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当前,我省去产能最为紧迫的是化解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用法治和市场化手段推进产业升级,努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结构平衡。减少无效低端供给,既要淘汰落后产能,也要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要倡导“工匠精神”,改造传统落后供给,推动生产方式向智能精致转变。要妥善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防范诱发社会风险。
 
  把去库存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当前的工作重点是抓好房地产和粮食去库存。房地产方面,打好需求、棚改、政策、调控“四张牌”,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的住房体制改革,确保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粮食方面,做好“加工消化、过腹转化、结构优化”三篇文章,优化粮食产品结构,提升粮食比较效益,调优粮食种植结构,有效减少粮食库存,特别是重点消化1380.6亿斤国家临储玉米库存。
 
  把去杠杆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手段。从目前情况看,尽管我省杠杆运用水平相对较低,但金融风险相对较高,只有去杠杆才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对吉林来说,去杠杆有三个重点:一是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缩短融资链条,降低地方金融机构风险;二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引导企业优化融资机构,扩大直接融资,降低杠杆率;三是打击民间非法集资活动,确保金融平稳运行。
 
  把降成本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求。当前,企业经营成本过高,既抑制了企业的投资活动,也抑制了企业的转型升级,是影响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综合施策打好“组合拳”,降低企业税费成本、融资成本、用电用地等要素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成本和人工成本这“六个成本”,努力治愈企业高成本这块供给侧的“硬伤”,着力改善企业营商环境,着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着力培育企业发展活力。
 
  把补短板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出任务。补齐补强短板是吉林新一轮振兴的关键所在。要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道路。要补齐服务业短板,坚决打好服务业攻坚战,努力使服务业年均增长保持10%以上,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到2020年要达到45%以上。要补齐城乡收入短板,着力扩大增收渠道,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不断提升低收入群体的幸福感。
 
  二、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增强转型升级新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经济发展抓好,关键还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我们要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振兴发展的关键课题,既做到经济运行“稳”字当头,更要做到结构调整“进”在其中,“加减乘除”一起做,向上突围发力,促进产业升级,持之以恒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突出精准有效,优化投资结构。吉林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的问题十分突出。要实现新起点上的新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机遇,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强化项目建设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一方面,用好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打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长春新区两个金字招牌,谋划建设一批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另一方面,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民间资本投资,不断增强吉林发展活力。
 
  培育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好加减乘除。这一重要论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吉林产业结构的根本弊端。吉林必须着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发展和高端发展,加快构建多业并举、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巩固“老三样”,实施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业三大支柱产业振兴工程,延伸企业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培育“新四样”,实施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建筑、旅游四大优势产业发展工程,提高产业发展接续能力。壮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小卫星、无人机等产业,打造吉林经济新的增长点。
 
  注重统筹协调,优化区域结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区域协调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同构发展,而是优势互补的差别化协调发展。“十三五”时期,吉林要实现协调发展,必须立足区域资源、产业、生态等基础条件,推动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西部生态经济区“三大板块”建设。东部突出“绿”字,重点在生态保护与修复、资源转化、产业升级、兴边富民等方面做好文章;中部突出“新”字,重点依靠创新引领、带动、支撑全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西部突出“水”字,重点发展规模特色现代大农业,以水而活、以水而兴,打造各具特色、良性互动、协调有序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三、依靠改革创新转换发展动力,着力形成转型升级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深化改革,关键在于释放创新活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十三五”时期,吉林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突出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谋发展,把创新贯穿到振兴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增强创新创造活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结合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舟桥”机制,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促进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创新、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有突破。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院士工作站建设,打造一批高端创新研发平台。推动先进技术应用,落实“互联网+”计划,加快生成新企业、新业态、新产业,让科技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加强创新人才建设。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重点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和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人才创业转移的“靓仔工程”,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加强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打造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企业家队伍。落实人才激励保障政策,营造各类人才一展身手、大有作为的良好环境。
 
  四、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着力释放转型升级新活力
 
  体制机制问题是制约吉林振兴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强调:“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坚持“国企改革要深化、民营经济要发展、简政放权要彻底、市场活力要增强”的总体思路,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动奶酪,突出问题导向,抓好市场对接,加快形成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
 
  突出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在我省地位举足轻重,但发展活力普遍不强,深化改革势在必行。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有利于”的要求,坚持国资国企改革与结构性改革相结合、市场化运作与政府推动相结合、企业主体与出资人指导相结合、统筹谋划与一企一策相结合,改组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造规范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企业,清理退出低效无效资产,进一步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突出发展民营经济。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最大差距就是民营经济发展滞后。要把发展民营经济摆上突出位置,加强“双创”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模式新业态。大力践行“亲”、“清”二字要求,着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软环境。
 
  突出推进简政放权。关键是推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要坚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管理,提高放权“含金量”,增强监管有效性,突出服务主动性。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坚决把该放的放开,把该减的减掉,把该清的清除。要加大问责力度,强化违纪追责,加强过程监督,决不让为官不为、懒政怠政成为简政放权的“拦路虎”。
 
  突出增强市场活力。改革就是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活力。要深化财税、金融、价格等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健全市场主体平等高效使用各类生产要素的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清理和规范市场准入限制,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努力做到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京ICP备14027375号-1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