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能有效减少投入和节约成本,实现消费模式从“扔掉型”转变为“再利用型”,通过社会存量资产调整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合理分配和资源及商品最大程度的利用。从全社会看,分享经济增加了有效供给,节约了资源,?;ち嘶肪?,将有效推动绿色发展。分享经济通过物尽其用,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さ耐骋唬秤α寺躺?、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面对住房、汽车、书籍等多类商品,变单独占用为共同分享,使物尽其用,成本低廉。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匮乏,分享经济无疑对节约资源能源、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分享经济强调人人参与,互联网平台打破了地域、城乡、国别、性别等限制,对参与人平等开放。不管你身处富裕的沿海地区,还是在沿边落后地区,只要有条件接入互联网,分享平台对所有符合规则的人都是平等的。互联网的公平接入特性使得分享经济能有效地缩小城乡差距,就业和提供商品及服务的门槛降低了,边远和落后地区也能有同样的机会参与,减少了机会不平等,能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比如,在优步、淘宝和空中民宿等互联网平台上,所有企业和个人都能共享全球市场,消费者也能选择全球各地的商品和服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分享经济更是减少了区域间的不均衡现象。
唯有开放,分享经济才更加具有生命力?;チ?、智能终端和物联网的发展使得任何人和物都具备了互联的条件。分享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开放度大大提升,通过开放不断降低成本,持续创新,促进快速增长。比如,全球最大的移动交通平台滴滴快的仅用3年时间,移动出行平台上就活跃着3亿乘客和超过1000万的注册司机,占有中国专车市场份额的80%、中国出租车召车市场99%的份额、用车次数是优步全球规模的3倍。再比如,空中民宿对所有想出租自己房产的人开放,从2008年创立仅用了7年时间,就已经在全球190个国家34000多个城市提供了6000多万个独一无二的客房,这一数字已经远远超过了万豪、希尔顿、喜达屋等任何一家经营多年的全球连锁酒店集团。
?。ㄎ澹┕蚕矸⒄故欠窒砭玫穆浣诺?/div>
分享经济使所有参与人共享财富,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分享的目标。美国有关机构调查显示,在美国多数城市,空中民宿上的公寓价格要比一般酒店便宜21%左右,消费者乐意从海量的个人租户那里寻求房源。滴滴快的公司提供的顺风车服务价格是出租车价格的40%,社会也实现了绿色出行和碳排放减少,车主分摊了出行成本,乘客降低了乘车成本,所有参与方实现了共赢。在我国,共享理念的实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享应该是分享经济的落脚点和归宿,唯有多方受益,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三、“互联网+”是分享经济发展的引擎
(一)互联网普及是分享经济发展的基础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分享经济便作为“协同消费”或“合作式消费”的概念而被提出,但发展并不快。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快速普及,分享经济在全球快速发展,创新不断涌现,企业规模呈几何倍数的增长,参与的人数迅速上升?;チ沟萌魏稳撕臀锟梢圆皇苁奔浜涂占湓际迪只チネ???梢运?,分享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是互联网的发展。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全球互联网使用情况报告显示,到2015年底,全球网民数量达32亿左右,而在2000年全球仅有3.61亿网民。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与深化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分享经济的创新发展。
(二)“互联网+”是分享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互联网是分享经济的基础,互联网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在社会生活和政务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是分享经济发展的土壤。“互联网+”战略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后,得到各部委和地方的高度重视,国家密集出台文件部署推进工作。围绕“互联网+”,政府在推动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政府也在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领域,着力推动互联网与相关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在“互联网+”新环境下,从互联网、物联网到人联网必将有力促进分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ㄈ┙∪幕チ缁嶂卫砘剖欠窒砭梅⒄沟谋U?/div>
分享经济在全球范围内是新事物,我国也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现行法律和法规既无法规范分享经济的发展,也无法有效解决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争端。以交通出行为例,互联网平台企业调动私家车参与营运,存在税收和监管方面的缺失,对传统出租车司机和公司的利益带来影响。此外,部分互联网平台企业准入门槛不高,约束不足,员工一般不具备相应运营许可或职业认证,平台企业很难确保安全保障义务和服务质量。如果没有一个与互联网社会相适应的治理机制,就无法保障分享经济健康发展。
四、创新治理方式,助推分享经济发展
(一)更新理念 创新监管
分享经济是大众参与的商业模式,政府的监管对象庞大并有一定的虚拟性,监管内容快速增长,需要及时调整监管和治理模式。市场监管部门要积极地适应新常态,解放思想,转变监管理念,塑造互联网监管思维,发挥大众评价、企业治理、行业自律等多方作用,建立多方协同治理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利用大数据技术等加强监督检查和违规处置,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加大失信惩戒力度。诚信是分享经济发展的基石,信息技术确实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但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双方信息的真实可靠,需要各参与方恪守诚信。英国、美国等分享经济发展快,很重要的原因是建立了较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分享平台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政府信息资源。我国政府应整合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信用信息,利用已有认证系统。另外,向分享经济平台开放电子化的犯罪记录等相关信息,并降低开放的门槛和费用,使参与者能低成本获取相关信用信息。要培育专业的信用服务公司,构建用户信用评级系统,将分享经济中的诚信者和欺诈者纳入目录,并对信用极差的个人或企业进行披露。
?。ǘ┯当Т葱?趋利避害
分享经济是大势所趋。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产能过剩、库存严重和杠杆过高等问题突出,分享经济能有效利用产能和降低库存,破解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政府首先要鼓励创新,不仅要营造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更需要创新治理方式来适应分享经济发展的要求。当然,任何新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分享经济的发展,导致个人信息和隐私暴露的风险加大、传统企业收入减少、一些人失业、新的法律纠纷增加等。这些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也使有的部门不会管、不敢管,导致新的风险不断聚集;有的部门对新事物“严加看管”,对任何不符合现有法规的“一棍子打死”,阻碍了创新。作为市场监管者,要科学认识新生事物,最大限度地?;ご葱?;同时也要坚守监管的底线,在最大限度?;ご葱碌耐保缦战档阶畹?。
?。ㄈ┩晟品ü?保障发展
在分享经济模式下,现有法律和规范存在模糊边界,相关的保险、税收、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也不尽符合分享经济发展要求。应及时修改相关法律法规,这是当前全球分享经济发展亟须解决的共性问题。英国提出了要建设“全球分享经济中心”的战略目标,率先修改了税收政策。美国旧金山政府也就网上短租修改了相关法律。对我国而言,亟须制定适应分享经济的法规,并对网络平台和专业从事分享经济的中介公司加强监管。修改现有涉及分享经济的民法、商法、合同法、保险法等相关法规。加强商品和服务提供者的资质审查,调整分享经济模式下的财税政策,规范交易行为,保护交易双方和政府的合法权益,有针对性地对民办分享设施建设进行财政补贴。
?。ㄗ髡撸赫庞谰?张影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